快速导航FAST
虽然在明治维新之前,岛国的男人们不管身份尊卑地位贵贱各类人群喜欢抽烟的也不是没有,但是对比于欧美来说算的上比较罕见的了,直到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之后,随着国外资本和商品的涌入,再加上明治维新时实行的“全盘西化”政策,日本人也开始慢慢的拿起烟斗学起了西方绅士。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日军的高层们发现了自带烟草的士兵们,在作战要比更加精神和耐疲劳,所以烟草在军营中的地位逐渐的展现出来,进入昭和时代后,更是成为了军队的常规配给之一。
不过,相对于财大气粗的欧美列强,发迹没多少年的鬼子们,自然舍不得直接按照西方标准给士兵们供应香烟,尤其是数量庞大后勤补给又不如海军便利的陆军马鹿们,供给量估计连同时期美军都零头都没有。烟瘾小或者不抽烟的士兵们还没什么,悲催的老烟枪们除了在占领区开抢本地烟,想抽上一口本土烟也只能在流动的战地小卖部里自掏腰包买烟卷了。
据说,日军小卖部里最常见的香烟有朝日、金鸡、赤道、大亚细亚等多个牌子。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华北战场的鬼子利用伪政权还控制了多家中国卷烟厂,专门为他们生产日本香烟。比如1937年11月太原沦陷之后,西北实业公司旗下的晋华卷烟厂被日军第七野战衣粮厂接管,在随后的八年期间之内,日军在山西太原共生产12种香烟,除了供应各部日军,还廉价销往日占据区各地,实行经济侵略和控制。
即便不是本土是烟卷,海军陆军供应的规格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当时的青岛就有卷烟厂为日军海军生产特供的旭光牌香烟,这种规格比较高的香烟,陆军的旱鸭子们一般是享受不到的。而到了抗战结束的前夕,战场上的苦苦支撑让日军各类物资的供应变得极为紧张,牛肉罐头都变成了杂面的,可以直接当通货换取钱物的香烟的配给就更为稀少了,连续两三个月嘛都没有都已经成了正常现象,以至于一些烟瘾难耐的鬼子兵,偷偷地鼓捣出取食盐、糖、大米等物,向老百姓换卷烟或烟叶,还有胆大包天用军装被服、毯子甚至换钱换烟的。
伴随着香烟的流行,在日军烟民圈子里还产生了一种极具岛国特色的烟盒文化,不论士兵或者是军官,即便上只要是吸烟的人都拥有一个或者多个质地不同外形各异的烟盒,在规格上通常为8×10厘米大小,可以装入10支卷烟。总的来说,铜质镀银或镀铬的烟盒最为居多,偶尔还能见到铝材制造的烟盒,当然了这些烟盒并非日军统一配发的制式军品,都是烟民们自行置办的私人物品。
日军官兵手中的烟盒一般为瓦面造型,可以非常方便的装在口袋里,外壳大多有铜版画样式的图案花纹,大部分烟盒图案皆以宣传军国主义展现武运昌隆一类的东西,有一些还铭刻有所属军种的代号。比如,五角星图案的代表陆军,海军则是标志性的铁五星锚,有些烟盒还铭刻有番号和姓名,以防止丢失或者被人错拿。